close

(來發一篇可以養樹又有點內容的文章)

早上買了份聯合報,看到以下的報導。呼呼~最近每天都會看到小車子在軌道上跑來跑去的呢,真期待他通車耶!以後去東區就方便了,去松山機場也方便了~ 偏偏我家位在兩個站的正中間,去哪一個都要走好一段路吶~報導寫的很像去郊遊一樣,連雲宵飛車的字眼都出現了,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車子內部的空間不大,這條線會通過機場,一定會有拖著行李箱的旅客,對他們來說是不是會造成些困擾呢?

報導引用自:聯合新聞網

內湖線初勘 43分鐘到木柵
臨時考驗捷運內湖線昨天凌晨初勘。
記者陳柏亨/攝影

對大多數台北市民來說,昨天凌晨不過是個平凡夜;對捷運內湖線來說,卻是個特殊夜,第一次有那麼多的「乘客」,親身體驗關於它的一切。內湖線初勘,對捷運工程局人員來說,更帶有些許「上考場」的緊張。

前天深夜木柵線的最後一班列車一進站,捷運局人員開始清道,然後進行馬特拉與龐巴迪機電系統的交換作業;同時,初勘委員、捷運局人員等,則兵分兩路前往內湖機廠行控中心及南港展覽館站初勘。

第一個小高潮 袋形軌

昨天午夜2時2分,載著初勘委員的龐巴迪新列車從南港展覽館站出發(上圖,記者陳柏亨攝影),開始它的「載客生涯」,每過個彎、進個站,都不禁讓眾「乘客」們品評一番。

第一個小高潮是行至文德站附近的「袋形軌」,列車突然減速,讓乘客們有機會細細觀察它。北捷中運量運輸處長莊明聰說,「袋形軌是供停放營運儲備車輛或故障車輛,正式營運到此就不會減速了。」

爬坡下滑 像雲霄飛車

車過劍南路站,進入內湖線工程部分最精采的一段:列車先來個90度轉彎帶點小爬坡,然後往下滑行,坐在列車最前頭看,還真有些「雲霄飛車」感覺。

沒多久,就進入了長達2公里多的隧道,內湖線的隧道給人的感覺寬些,但沒那麼多燈光的配置、搭著潛盾隧道特有的塊疊層次感,有點穿梭時光隧道的未來感。

過松山機場 視野最佳

過松山機場站,以緩升坡進入內湖線角度最大的彎道,一旁捷運局人員說,這裡車速最慢,但白天的視野卻最佳;最高潮處是行經內湖、木柵線交界,捷運局人員不忘提醒初勘委員:「就是這個點」。

越過交接點,就是內湖線與木柵線「比一比」,一樣的車廂,卻明顯感受木柵線震幅較大。「這是因內湖線是鋼軌、木柵線是水泥軌之故。」捷運局副局長張培義解釋。

2時45分,車抵動物園站。「以後一趟就約莫43分鐘!」莊明聰說。隨後列車倒行北返至葫洲站,試乘的興奮頓時冷卻下來,讓車上所有人細細回味這條將大幅改變台北南北交通樣貌的新幹線。

【2009/05/10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